找到相关内容529篇,用时8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;理体虽无相可见,但似无,以性空缘起故。二者相辅相成,离体无相,离相无体,故曰:空非有,亦空亦,即空即。吾人非但于一切事相不可执著,倒于一边,尚须透过幻起之事相,明见本真的性体。 《楞严经...后始得往生也。经云:‘随其心净,即佛土净;欲净其土,先净其心。’良以也。 真空妙者,拣顽空,从体起用也。以真空故,能随缘;以妙故,能起用。妙真空者,拣,摄用归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事,心异故,许义真实”。外境的有性,在此不是更得以证明了吗?   5、从譬喻中显示识变。佛陀说法常常以梦喻,来显示觉时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所见、所闻、所觉、所知的种种境界,也如梦境一样,是...识无,遣执皆空;离无边,正处中道;是为第三时识外境空之说。   三时教相中,前二为不了,属于契机之权教;第三时为了义,属于契理之实教。因为第一法轮隐空说,第二法轮隐空说,是为不了;第三法轮具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譬喻----佛教的善巧与美妙

    喻:即(1) 如幻喻,譬如魔术师,以幻术变化出诸物;谓诸法本,但以见闻之故,能识别诸相,此称如幻假、如幻即空。(2)如焰喻,焰,即指尘影,日光照射时,因风吹动而令尘埃飞散,譬如在旷野中,因...实际之虚空中,然在凡夫心中则现为我、我所之相,且执此幻相以为。(4) 如虚空喻,譬如虚空,但假名而无实体,可见之物,如吾人远眺,转见薄青色;谓凡夫之人,远离无漏真实智慧,故舍弃实相,而执着于差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285031.html
  • 从“相”到“象”

    关系的叶子。剥离生命,失去生命的空架子之灭是灭灭不断的环节。事物如此,拥有生命的人亦不例外。熊十力后来概括缘生说视野中的人的模样时说:“云何人?盖以所谓人者,只是心的许多作用,以及身的五官百体...将“相”、“现象”理解为“虚妄的”,而如《易》将现象(“象”)理解为自体的、不可还原的存在:“心上所现相,名为影像。此影像托现境而起者,如眼等五识上所现相是也。纯从心上所现者,如意识独起思构时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7.html
  •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

    番+飞)思觉时与梦,颠倒二见不殊。”   觉后空空无大千。   见性之后,佛性为主人翁,生死六趣皆如洪炉上点雪,宇宙世界皆归佛性本体。   《圆觉经》云:“此无明者,体,如梦中人,梦时无...问初祖达磨大师曰:“朕即位已来,造寺写经度僧,不可胜纪,何功德”,祖曰:“并无功德”,帝曰:“何以无功德”,祖曰:“此但人天小果,漏之因,如影随形,虽”,帝曰:“如何是真功德”,祖曰:“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2.html
  • 佛说盂兰盆经解

    ,起诸邪见,贪恋情欲,向外追求,以是把清净六根搅着一蹋糊涂,又把一个光灼灼的真如自性障蔽起来,造成背觉合尘,成为生死的殃患,以是众生就称为不觉。佛的自觉,是觉悟众生所不能觉,故自觉,拣凡夫的...施鬼神食,有违佛原则,世人未读佛经,固然不能明其详细,其实施鬼神食,肇始出在阿难的恳求,原本经的立意。但本经佛令目连,要救其母重罪,须在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,自恣解夏日,备诸饭食百味供养十方众僧,自有...

    纯果法师

    孝亲|盂兰盆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7191290072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莲华经》如来寿量品)。那么如来如何出现于世呢?世界本空,一切如幻,何可度?因幻景,来医眼病,何能无度?如眼翳 (yì,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),见空生花,花,因翳而在。佛为医王,来医眼翳,...佛顶、胜利佛顶等事部密法。在藏文《甘珠尔》中由汉译藏的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第十品以及《魔鬼第九》两本,即此经的第九、第十两卷,经末不注译人及译经时代,但其为西藏前弘期,约当唐代的译品无疑,因为西藏的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长安佛教与儒道思想探析

    ”而就与之相应的“”,而“名”与“物”不相为一,这“物”就不能说是真实之物。由于“名”与“物”的差异性,“万物”因“名实”不当而真。他说:   夫以名求物,物无当名之;以物求名,名无得物之功...彼此并无确定之名和差分,而不明中观之旨的人,却将彼此视为绝对之异,而彼此之分,本为虚幻而,但视彼此为二之人却是实在之相,换言之,“彼此”亦是非无之物。僧肇“中观”式地解读“彼此”,很显然,是...

    黄德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293386.html
  • 诸法性空论

    事象既形。象形不即无,”,无双遣,齐于一空。以此来解说动和静,那就是“静”,动静皆空,“皆因缘假称”。以此来谈论人们的认识,那么“知与所知,相与而,相与而无”,“相生即缘法,缘法故...?由此而言,无在元化之先,空为众形之始,故称本无。谓虚豁之中能生万有也。夫人之所滞,滞在末(末),苟宅心本无,则斯累豁矣。夫崇本可以息末者,盖此之谓也。”这里,道安借用了传统的元气论来说明“无”并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2795582.html